优化营商环境
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大棚+露地” 开辟多元增收新路径
作者: 来源: 学习强国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3-06-20 15:00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各地农民喜获丰收。在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乡的农田大棚里,农民采摘收获,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依靠“大棚+露地”种植模式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为深入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大营子乡抓住“产业振兴”关键,主动融入环林西县城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扩大大田蔬菜种植面积,引进数字化、智能化先进设备,做好农业技术服务保障,以“露棚结合”做大做强蔬菜和瓜果产业,找到了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大棚里面蔬果“鲜”

走进大营子乡设施农业产业园区,一片片现代化蔬果大棚里生机盎然,特色果蔬争奇斗艳。

近年来,大营子乡坚持“外招内引”的原则,引入能人、客商,引进新品种蔬菜、食用菌、特色瓜果等,建设8个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及2700多栋蔬果大棚,并以搭建平台、借势发展的方式,紧盯科技,引入“智慧农业”,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进一步提升蔬菜产量与质量,着力打好瓜菜产业提质增效“组合拳”。

“2022年,通过引进玲珑黄白菜、4K西瓜、威达捷圆茄,并试行轮作,虽然成本增加了,但收益喜人,相较以往单种单收模式,轮作耕种让每个冷棚收益都达到1万元以上。”东升村产业园种植大户鞠小明说。

同样,在幸福村,暖棚以“哈密瓜+小番茄”的方式轮作种植,冷棚以“哈密瓜+菠菜”的方式轮作种植,收益相当可观。“下一步,我们将引入番茄生产加工线,做好前期半成品加工与烘干处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种植带头人贾瑞林说。

“2022年,依托京蒙帮扶项目资金,大营子乡在原有基础上,再建200亩智能温室大棚,通过降本增收、数字赋能、提质增效的方式,以‘合作社+标准+规模+品牌’的经营模式,种植口感番茄等高附加值农产品,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就业岗位,让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民。”大营子乡党委书记刘建国说。

大田地上作物“甜”

金秋时节,沃野翻浪。一大早,土庙子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张海波站在自家的胡萝卜地里,一边算着收益,一边准备起收。“露地种植也是宝,今年又是丰收年。”

近年来,大营子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品种,通过政府“搭台”、农户“唱戏”的形式,引进智能化设备、借鉴先进经验,带动群众发展蔬菜产业。截至目前,全乡大田特色蔬菜发展已达9000亩。同时,利用京蒙帮扶项目资金、村集体经济及招商引资等方式在土庙子村建设蔬菜清洗车间一处,并引进清洗、包装设备,创建“汇旺精品胡萝卜”品牌,开启农产品直销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就业。

“我们计划再建700亩蔬菜生产基地,采用‘公司+农户+基地’模式,通过招商企业提供种苗,加强技术服务支持等方式,推动种植向科技化、规模化进步,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本地。”大营子乡政府乡长刘祥军说。

“露棚”发展技在“先”

“蚜虫在棚内温度达到25度以上时开始采食,此时用啶虫脒和吡虫啉即可,25度以下时,由于蚜虫不进食,掺上高效氯氰菊酯,杀虫效果最佳。”在和平村的温室大棚内,来自北京航天恒丰科技有限公司的刘森教授正在为农户们讲解农技知识。

自2020年以来,大营子乡组织产业带头人、种养殖大户到山东、北京、广州、河北等地培训学习,并长期聘请北京、山东、河北以及本地农技专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与“集中培训、田间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为种植户提供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让农户都成为蔬菜种植行家里手。

为提高服务质量,大营子乡在土庙子村推进百亩防雹网试点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紧盯产前、产中、产后三个关键环节,着力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种给谁”的问题,通过全程跟踪服务,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

目前,大营子乡通过客商投建、政府主建、集体共建、群众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建成设施农业产业园区8处,总面积突破7000亩,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并配套建设交易市场7处、扶贫车间2处、保鲜库8处、蔬菜清洗车间1处、育苗工厂1处,进一步提高了全乡蔬菜产业的服务保障能力。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露棚结合”增收致富。如今,“露棚结合”的特色农业已成为大营子乡产业振兴、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柱型产业,处处演绎着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绿色“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