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补齐特色农业产业短板,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探索出“以合作社为组织基础,善品公社为统一品牌”的产业帮扶模式,该项目以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核心,以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着力点,以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农产品公共品牌打造为抓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市场经营、社员服务和利益分配,助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底,善品公社已在19省109县138个合作社落地,帮助线上销售农产品7700万元,带动线下销售1.2亿元,受益农户4.5万户。
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探索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小农户抱团合作,生产优质农产品,打造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探索出“以合作社为组织基础,善品公社为统一品牌”的帮扶模式。通过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通过深耕产品品控管理提高产品品质,通过打造地域公共品牌提升市场信任,形成“上游共耕、链条共建、品牌共享”发展模式,促进小农户与消费者信任链接和城乡互动,助力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善品公社产业助农模式围绕“品质+效率+品牌”,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有序系统性地导入资源,支持地方特色农业全产业链赋能升级,在政府统筹下构建起“政府+社会力量+农民合作社”合作机制,创新探索出农民充分参与和充分受益的产业帮扶新模式。通过对当地已有合作社进行股权改制,筛选出对善品公社的理念、运作模式等具有高度认同的农户,并适度提高社员出资额度,使入社农户形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合作社产销全程组织化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引入参与式的理念和方法,对于合作社组织体系构建、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认证机制设计等重大事项按照“宣传动员—集体讨论—集体决议”的流程进行决策,形成紧密的参与机制。按照“一统、二分、三保障”的机制,农户除了能够获得60%交易额返还和40%按股分红外,还将获得合作社净利润的5%设立的发展基金,有效提高农户参与感和获得感。
立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品质。根据不同产品整合外部专家、农技人员、本土能人(三级执行体系)共同编制更具适应性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此外,将消费者引入品控共建,通过“品鉴师”机制,邀请消费者做“产品盲测”,对产品品相、口感及包装等多个维度进行体验,并定期反馈,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直观接触,进一步培养品控管理意识和行动自觉。强化科技支撑,延长产业链条。以县域为单元,由当地政府、社会组织、合作社协同发力,为产地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探索建设“产地联合仓”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目前已在14个市/县建设35个产地仓储中心,并开展电商运营专业化培训,其中秭归脐橙产地供应仓单品日发货量突破7万单,有效提升了产地供应链服务能力。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帮助合作社引进先进设备,通过分级分选优品优价原则助农增收。善品公社以“共享品牌”理念和当地政府合作,联合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整合包括主流电商平台、新媒体、明星名人等资源,以整合营销为载体开展立体营销推广。在销售渠道拓展方面通过天猫、淘宝、京东、有赞、抖音、快手等平台合作和开展企业团购、员工福利采购、定点帮扶采购等消费帮扶行动,助力帮扶地区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扩大市场销售额。同时,通过策划和开展农产品主题营销推广活动,整合明星和网络达人等资源,邀请多位知名艺人参与传播和直播活动、为农户站台点赞,极大提升了县区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尤其是互联网市场领域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9年善品公社石棉黄果柑上市发布会。
2020年9月22日消费扶贫月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善品专场活动。
善品公社携农产品参加全国性展会活动助力产品品效合一。一方面依托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整合优质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是组建内部培训团队和筹集人才培养资金,成立四川蒙顶山合作社发展培训学院,以课堂教学、点位实训、种子资金、市场扶持“四位一体”为人才培养模式,以合作社理事长为主要培养对象,同时兼顾返乡人员、农村基层负责人、涉农(挂职)干部的系统性培训,累计培训近3000人次,为帮扶地区产业发展和社区治理提供人才支撑。
善品公社组织各合作社理事长参加专题培训。
五、促进欠发达地区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善品公社产业帮扶模式,以组织建设、品质管理和品牌打造为抓手,带动了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和持续性运营。帮扶项目已经在四川、云南、山西、广西、贵州等19个省/自治区、109个县和138个合作社落地,其中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典型示范合作社案例2个,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个,被评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9个。以石棉县为例,该县坪阳村黄果柑种植合作社自2016年以来,已实现连续7年盈利分红,成为石棉县黄果柑产业发展的标杆。依托特色农产品区域资源优势,推动舒兰大米、盐源苹果、富平柿饼等109个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实现粗放种植到精细管理的产业升级,完善了生产操作车间、晾晒棚、分拣包装等产地仓设施设备配套,提升产品服务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搭建了以企业团购+自营渠道+平台拓展的渠道架构,全面提升了市场销售渠道和规模。其中,2022年石棉县黄果柑品牌价值达12.22亿元,较2016年增长两倍,显著增加县域品牌价值。红河红米合作社由2017年仅有1家合作社发展为2021年有13家合作社的联合社,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促进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六、带动村民实现产业链溢价增收,形成社会力量帮扶生态圈探索社会服务,促进持续增收。通过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围绕全产业链布局,盘活产业发展要素资源,支持30家合作社组建和成立生产技术服务队、综合服务站和分拣中心,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产品规模质量,同时创造了农户就地就业和就业增收机会。合作社社员通过农产品销售、二次返利和股金分红实现年均增收1500多元,合作社销售季带动低收入人口和妇女本地务工5815人次,直接务工收入近3000元。善品公社以“优品优价”原则和品牌溢价机制,形成区域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杠杆,以合作社收购价为基准,均衡区域产品收购价格整体提高近20%,农户普遍实现增收。整合社会资源,助力转型升级。按照“立足长远、精准帮扶”的思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立足各自资源优势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建立“当地政府+帮扶单位+社会力量”的合作机制,有效性形成资源集聚效应,助推特色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农户可持续增收。撬动企业、明星、政府、农户资源,形成社会资源、助力社会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成立至今,善品公社得到中国石油、中国证监业协会、中国民生银行等近百家企业的资金、供应链及品牌资源支持,以及与超过150位明星艺人、超过100位网红达人合作,初步形成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生态圈”。善品公社不仅在人才选育上注重对本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孵化,还注重社员农户向本土农技能人转变的培训,填补县域不同类型的人才空缺。其次,在培养方式上以善品公社项目部+蒙顶山学院互动结合的“双轮驱动”合作社培育模式,兼顾培养学员的顶层设计能力和务实能力。最后,善品公社在生产、运营、销售的全链条中以“带头人+团队”的方式组建本土团队,加速人才成长。通过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合作社”共同参与,“社会组织+合作社+农户”协同管理以及“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链接的产业振兴架构和运营模式。善品公社作为此模式中承接政府与合作社互动的桥梁,协助合作社管理的伙伴,对当地农户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同时,还通过引入“优质优价”的市场理念,提升经营主体诚信经营的使命和价值,让社会化服务深入到户,让增收目标的实现更具可持续性。一是导入合作社可持续运营模式,不仅保障了农户公平获益、合作社稳定运营,还兼顾了村庄社区和弱势群体的整体发展,实现了合作社在乡村经济和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以“优质优价”的诚信生产和信任农业品牌理念为导向,推动当地产品质量和市场价值的良性循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通过人才培训、打造区域品牌等方式增强小农户和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的韧性,实现农户与区域产业的可持续增收。四是倡导绿色高质量的理念,严格标准把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投入品管理和使用,实现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