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部门在行动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部门在行动
【定点帮扶】中国中化:统筹规划 精准帮扶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作者: 来源: 社会扶贫处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3-01-12 15:34

中国中化注重打造典型示范样本,加速释放带动效应,做好“点、线、片、面”结合文章。在定点帮扶的阿鲁科尔沁旗(简称“阿旗”),中国中化聚焦派驻第一书记的新平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产业和科技为牵引,以改善民生和建设美丽乡村为保障,自2015年起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55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6个,助力新平村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坚持党建引领,

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乡村要振兴,组织是保障。2015年以来,中国中化向新平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4批次3人,通过开展组织建设联抓、党员干部联动、发展项目联推、党建活动联办、人才教育联培五项工程,实现村企党支部深度融合。帮助新平村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乡村发展提质加速。

聚焦产业发展,

拓宽群众致富之路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针对当地传统种植业分散经营、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中国中化帮助指导新平村成立村集体合作社——国仁众化农牧专业合作社(简称“国仁众化”),将土地集约起来实行规模种植。引入MAP为其提供“保姆式”综合解决方案,包括优质种肥药供应、全程种植技术服务、智慧农业数字化系统、产业链金融、农产销售订单对接等,解决了传统种植业面临的技术、资金、市场三大难题,运行当年即实现化肥用量减少20%、增收15%以上,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合作社模式下,村民享受了入股土地分红、产业分红、务工费三项红利,同时降低了传统种植的成本和风险。此外,国仁众化还将当年纯利润的2-5%上交给村集体,用于帮扶困难户、防返贫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经过5年的发展,国仁众化已走上正轨。到2022年,共集约土地3000亩,覆盖农户115户321人,村民全年务工收入达到60余万元,户均增加收入5000余元,并培育了致富带头人9名、技术人员12名。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根据新平村有大规模的未利用荒山和低效益林地的情况,2020年中国中化投资120万元,帮助新平村建成860亩果树经济林,共栽植新平红苹果树4万株,防风林带杨树1万株,并配套滴灌设施实现科学种植。为充分利用林间空地,于2021年分别套种了500亩绿豆和谷子,两年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12万元,也为果树养护成本提供稳定来源,形成良性循环。预计2025年达到盛果期后,每年可产苹果1000吨,为村集体贡献超过200万元收入,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搭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业。新平村长期存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2021年,中国中化投入帮扶资金810万元,为新平村采购各类大型农业机械设备67台套,在满足全村耕地需求的基础上,还能为周边其他种植户提供专业的农机作业服务。2022年新平村将农机打包租赁给国仁众化经营。国仁众化组织15名村民组建专业农机作业服务队,按市场价优惠20%的标准为本村村民和MAP农场提供服务,既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又帮助村民转移就业,为发展本村生产型社会化服务业开辟道路。
探索庭院经济特色模式。新平村村民住宅庭院面积较大,过去除种植少量蔬菜自给自足外基本闲置。2020年起,中国中化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组织村民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分户种植管理、统一订单销售”的模式,整合房前屋后空余土地,发展农作物庭院种植。两年共投入资金30万元,帮助50户村民在自家庭院种植红干椒、葵花,共计收益112.6万元,户均年增收超过1万元,庭院经济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美丽乡村靓丽名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更要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富”起来。2016年,中国中化投入160万元,为新平村建设644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和8644平方米的文化广场。2021年,中国中化下属中化资本捐资25万元,建设3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为巩固基层文化阵地、繁荣农村广场文化活动提供支撑和帮助。2022年,中国中化下属中国金茂捐资10万元,为新平村建设公益图书馆一座,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中国中化下属先正达集团中国举办的大型品牌文化活动——“丰收新时代”文艺演出来到当地,把舞台搭在群众的家门口,把文化的种子“种”到群众的心坎上。
2022年,为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中国中化投入160万元帮扶资金为新平村修缮全村街道、院墙26000平方米,修建砂石路3.5公里,建设文化墙300平方米。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及音频播放装置,落实平安乡村建设。建设140立方米蓄粪池,购置吸污车,形成农村粪污闭环管理,村民安全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如今的新平村,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实现稳定脱贫,人均年净收入由3000元提升至11000元,村集体年收入由10万元增加至100万元,由当初的贫困村发展为新农村建设的“风向标”和“领头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