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风采
首页 > 驻村干部风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的“高营子模式”
作者: 来源: 喀喇沁旗乡村振兴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3-02-06 15:20

作者简介:李峰(1982-),男,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乡村振兴工作。E-mail:lifeng3773@163.com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高营子村地处马鞍山东麓,气候怡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植被覆盖率达到85%以上。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鞍山视察后,马鞍山周边村加速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变化。高营子村主导产业为林果业,农作物种植以玉米、大豆、谷子为主,半数以上村民庭院养殖肉牛。由于处于山地林区,耕地较少且土地贫瘠,村民以销售林果、农副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

党的二十大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三农”工作重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驻村干部李峰于2020年9月被派驻到高营子村从事乡村振兴工作,创立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的“高营子模式”,带动本地农民增收致富,走上自主“造血”的新时代新农村发展之路。

一、党建引领组织振兴

乡村振兴阶段,必须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尤其是基层村级党组织,必须改变过去散漫的工作作风,加强党性意识和组织意识,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村领导班子,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和口碑,坚定农民“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心。因此,在驻村伊始,便严肃村党支部各项纪律和组织生活,按照“最强党支部”标准对标对表,一项一项查摆问题,一项一项整改落实,把过去村干部不上班、村“两委”不在岗、办事找不到人的情况迅速扭转过来,使老百姓对村干部刮目相看,竖起大拇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人心齐了,困难自然就好解决了,这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初心和使命。

二、科技助力产业振兴

1、惠农多赢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没有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好产业,其他的都无从谈起。因此,在高营子村驻村期,通过大量实地调研走访,建立起了高营子村生态农业研学基地,成立了以村党支部成员为股东的喀喇沁旗振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流转本村农民闲置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培训当地种植大户集中进行田间作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民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挣取工资收入,合作社向村集体缴纳管理费并向社员分红,这种模式使农民有了保底性的土地流转金和工资收入,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有了盈利收入,种植大户有工资收入和国家种植补贴,是一种惠农多赢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

2、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驻村干部李峰协调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和种养大户到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进行乡村振兴项目对接工作。好的产业必须有好的项目带支,仅靠老百姓传统种养方式,没有科技成果支撑一定不会实现产业发展。因此,根据高营子村实际情况,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大家听报告、了解项目、学习技术、借鉴成果,终于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找到适合本区发展的项目——鲜食玉米和鲜食大豆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注重健康的饮食习惯,我国鲜食玉米和鲜食大豆产业发展迅猛,商超、饭店、烧烤等各种加工类型的鲜食玉米和鲜食大豆种类繁多,在大中城市,鲜食玉米销售价可达15元/穗,鲜食大豆销售价可达20元/kg,但前提必须是卫生合格、口感甜糯、品种独具特色、包装合格、保存方便。因此,要想打造村级鲜食玉米和鲜食大豆生产加工产业,必须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1)鲜食玉米和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传统的种植模式单一,且产量受限,而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在传统单作模式上,利用两种作物高低协同的优势,达到 “玉米不减产、 多收一茬豆”的效果, 既能充分利用光能,又可以保证玉米的边行优势,降低大豆的边行劣势,而且禾本科与豆科的根系可构建土壤生物多样性环境,发挥豆科作物减肥固氮作用,改善地力。2022年高营子村生态农业研学基地流转土地50亩,种植鲜食玉米(花甜糯 1 号)和鲜食大豆(浙鲜 8号),通过综合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科学使用除草剂、智慧农业无人机飞防等措施,保障基地作物的安全、无公害生长。在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鲜穗产量达到 3000穗/亩,同时比传统单一种植模式多收获鲜食大豆鲜荚600kg/亩。通过精深加工,真空礼盒包装鲜食玉米按 3元/穗计算,鲜食大豆按 6元/kg 计算,高营子村 50亩生态农业研学基地收益达63万元,减去人工、农资成本及不符合礼盒标准等损耗,合作社纯收入达40余万元,社员人均分红3万元,上缴村集体收入达10余万元。而利用秸秆青贮技术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对鲜食大豆和鲜食玉米秸秆进行加工处理,获得了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牛羊喜食的优质饲料,将秸秆变废为宝,提高了养殖效益,达到“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目的,也带动了养殖户增收致富。

(2)中蒙药材仿野生种植模式

高营子村山地占比达70%,如何利用好这些山地资源是乡村振兴阶段的首要问题。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高营子村传统的林果种植方式导致林下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利用率偏低,可以利用这些闲置资源发展中蒙药材仿野生种植。因此,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信息,驻村干部李峰推广了苍术仿野生种植模式。该模式利用高营子村自然生态条件优势,利用生物互作共生原理和生态系统自我调控功能,采用林荫栽培(苍术块根)、野生撒播(苍术种子)等方式提升品质,利用生物防治技术,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产品,确保栽培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中药材的优良品质。2022年高营子村利用林下资源优势,仿野生种植苍术,苍术根茎平均产量1500——3000 kg/亩,种子平均产量50 kg/亩。按2022年中草药市场价格计算,苍术根茎收入48000元/亩,种子收入22000元/亩。因此,苍术仿野生种植经济效益较高,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三、土专家支撑乡村人才振兴

农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乡村要振兴,就必须把人才吸引并留在农村,让广大科技人才、青年人才把理想在农村广阔舞台上实现,让科技人才带领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乡村振兴工作实践中,驻村干部李峰尤其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土专家,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通过定期举办专家指导、答疑热线、培训讲座、田间指导等方式,手把手教会种养大户,培养出了一批懂农业、能经营、会管理的乡村人才和土专家,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羊”作用,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勤劳致富。2022年8月17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研究员带领全国12个体系岗位科学家、12个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40余人到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高营子村生态农业研学示范基地调研指导工作,召开了现场观摩研讨会,他对“高营子模式”的成功实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将继续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让更多科学家来到田间地头,指导培养本土人才成长,让土专家们支撑起乡村人才振兴。


四、移风易俗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过去的农村一到冬季农闲就开始了“猫冬”,人们缺乏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粮,大多以麻将、扑克、酒局为伍。驻村干部李峰挨家挨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过上好日子的信心,摒弃不良嗜好,建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在高营子村举办“卫生标兵”、“好婆婆好儿媳”、“优秀党员”等方式,对村内不良风气说不,移风易俗后的农民经常到高营子村“草原书屋”阅读,主动学习种植养殖科学技术,争先进、争文明、争致富蔚然成风。通过邀请市群众艺术剧院(乌兰牧骑)的艺术家们进村演出多彩的文艺节目,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的精神文明需求。2022年秋季由于疫情影响,农民林果和农产品出现滞销情况,驻村干部李峰迅速联系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党委和所工会部门和批发商、企业,助农帮扶销售额达到5万余元,解决了老百姓的燃眉之急,农民们怀着感恩的心,向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党委和所工会献上了“助农帮扶  大爱无疆”的鲜红锦旗。

五、绿水青山就是生态振兴

高营子村位于喀喇沁旗核心旅游带,风景优秀,山河秀丽,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游、乡村民俗游等一应俱全。高营子村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说不,通过将村内闲置房屋出租的方式,打造了适合休闲度假的恬静安逸型乡间民宿,游客徜徉在乡村小路、山石溪水旁、花海密林间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而农民可以得到民宿租金,销售山货等农副产品,还可以在民宿打工,制作乡间美食或手工艺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驻村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干部李峰时刻提醒村民保护好绿水青山,把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六、结语

“高营子模式”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的经验精华,是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高营子模式”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带领农民走上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被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赤峰市委组织部公众号“玉龙先锋”、赤峰日报、赤峰广播电视台、红山晚报等媒体广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