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山区
首页 > 旗县信息 > 元宝山区
元宝山区:“一引二用三育四留”打造乡村人才振兴新生态
作者: 来源: 元宝山区乡村振兴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2-11-26 18:30

人才是乡村振兴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要引擎,近年来,元宝山区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积极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区人才工作部署,不断创新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立足基层治理需要,持续在“一方引才”上下功夫。针对结构不优、年龄老化、接续断档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如何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聚集,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难点任务。基于此,元宝山区深入基层就镇乡街的发展近况、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各镇乡街在区域经济、特色产业、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最新情况,统筹各镇乡街编制资源,实施了“乡招村用”引才计划,公开面向社会招录61名镇乡街事业编制人员到村锻炼服务,并不断加强乡贤人才回引力度,按照“巩固已有,深挖存量”的原则,以镇乡街为单元格,建立人才信息库和需求目录,相继动员了58位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离退休干部等乡贤能人返乡创业,投资兴业达4.7亿元,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战线上的主力军、先锋队。

二是聚焦基层发展需要,持续在“二方用才”上下功夫。针对基层用才所需,进一步壮大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乡振兴加码提速。一方面,开展精准帮扶。深入实施了“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收集基层急需解决问题127件,在分类上报并主动对接上级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的同时,确定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区级重点服务项目14个,从农牧、教育、卫生等19个部门选派95名专家骨干“一对一”组团帮扶,开展规划论证、巡回义诊等服务26场次,实施技改升级、安全评估9项,达成长期合作服务协议4个。另一方面,开展培带工程。选派47名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和3名科技专家骨干,组成50人的科技特派员队伍,重点围绕各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农民提供技术、管理、信息等专业化指导服务,采取现场教学和小规模专业培训班,培训各类产业户1800人次,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100人,为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

三是针对人才培养需要,持续在“三方育才”上下功夫。着眼补充补足基层人才力量,增强乡村人才自我培养肌能。一是加大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强化灵山蕴、北海圆、房身盛源等乡土人才基地的培训、孵化和推广作用,重点依托本地主导、特色产业,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重点指导和润农业、五家房身科技服务和就业实习基地,整合中国农大、沈阳农大等专家资源,用好“科技小院”平台,常态化开展博士团送科技下乡活动,培训农牧民5000余人次,切实提高了农民素质。二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以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为牵引,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力度,近两年鼓励引导党员带头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4个,切实培育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专业人才,相继培养种植养殖行业“土专家”“田秀才”“牛博士”等168名,将130名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发展成为党员,为乡村振兴提能加速。三是强化人才实践锻炼。加强61名“乡招村用”人员的培养,建立镇乡街党(工)委书记担任总培带人、包村党政班子成员作为第一培带人、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直接培带人的“三方培带”机制,通过言传身教、业务培养、实践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在基层一线淬炼成钢。

四是锚定战略发展需要,持续在“四方留才”上下功夫。持续深入推进“四个留人”机制。一是坚持以政策留人。创新实行村干部参照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办法,先后将53名连续任职满五届(十五年)或连续任职满三届(九年)且获得自治区奖励的村正职,纳入参照管理范围,由区财政核发工资。同步强化政治激励,为4名实绩突出村书记落实事业编制。二是坚持以待遇留人。制定出台了《元宝山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项目、资金、用地、税收、金融、人才等6方面政策支持,通过现场把脉、实地论证、集中评审,分批筛选确定年内重点推进村,逐一明确建设资金、进度和任务,将村干部报酬与集体经济增收有机挂钩奖励制度,全区村干部平均工资达6.8万元。三是坚持以感情留人。以“乡愁”为纽带,强化人才跟踪联系,探索开展“优秀学子宝山行”活动,通过电话沟通、邮件联系等方式,搭建起对接“联络桥”,不断加强对在外人才的政治引领和联系服务,鼓励人才把先进的思想理念、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带回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四是坚持以事业留人。以营造创业环境、搭建发展平台作为乡村引才聚才的核心吸引力,重点围绕“菜、乳、肉”等主导产业,吸引木头沟村“牛博士”张桂琴回村建场,成立了赤峰维康养殖公司,共养殖奶牛、肉牛230余头,年收益120余万元,带动了周边10多户养殖户共同致富,每年她还帮扶10多户困难群众。还有绿水青山农牧科技公司的于庆利、草原福美食品公司的尹雪松、德仁奶牛的王永亮、小五家村的窦文、前进村的孙大利,等等,加快回村创业人才成长步伐,让想干事的人有能力干事。